日本作為一個經濟貿易學術發達,又距離中國很近的國家,近年來選擇去日本留學的國內學生也越來越多??刹豢杀苊獾氖?,失敗案例也比以前更多了。那到底有哪些原因導致日本留學的“失敗”呢?
1 考學信息混亂
相信很多同學在出國留學前都會拜訪各個中介,在網上看各種帖子以及視頻,接觸到的信息既多又雜,往往找不準哪條信息是真正對自己有益的,導致努力錯了方向。
比如想考日教和藝術的同學,這類專業報考是不需要提交英語成績的,但很多同學因為誤信了網上的錯誤信息,花了大量時間準備托福成績,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2 研究生入學后產生危機
東京學術的老師接觸過許多日本大學院研究生(旁聽生)在讀的學生,其中也不乏修士考試失利的同學。眾所周知想要正式入學日本的大學院成為修士,一定要經過修士考試。
但有一些同學通過中介申請上旁聽生入學后就發力不足,或者因為不適應突如其來的自學方式而各種迷茫,而教授又因為忙碌無法顧及到每一個研究生。
3 研究方向與教授不匹配
選擇一位匹配自己研究方向的教授非常重要,不要盲目地去選擇。有句話說得好:“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說的大概就是這么一回事。
在日本大學院,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授都不能用完全同一篇研究計劃書去“海投”,一定要對教授的研究方向、研究內容、發表過的論文等十分熟悉。
考學信息的掌握與備考知識點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若是考試前不做好充足的功課,拿一篇自認為不錯的研究計劃書去投了完全不能帶自己研究方向的教授,得到的可能只會是教授的一句“與我的研究方向不符”,因此就拒收了你。
4 目標與能力不匹配
日本考研和國內的考研機制有很大的區別,國內一年考一次,一次只能選擇一個志愿,但是日本每年有兩個考試季度,所有院校都會在這兩個考試季自主招生,只要考試時間不沖突則能夠報考多所院校,這也大大降低了考學失敗率。
可在這種考學制度下,還是會有考不上院校的同學,這是為什么呢?
是因為有一些同學對自身和考學環境認識不清晰,目標太高而能力不匹配,卻又不能接受報考托底校。比如能力還沒有達到可以沖刺東大或京大的水平,卻“非東大京大不讀”,最后消耗了幾輪考試機會都沒有考上,時間財力不允許,只能放棄回國。
這里老師當然不是打擊大家考名校的決心,但一定要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制定目標。只是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留在日本學習,制定合理的考學規劃就非常重要了。
5 總 結
以上說的留學失敗主要是指考學失敗。但其實在入學日本大學院后,也不一定就一帆風順,日本的大學對學生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如果你對學習的目的認識不清,或實際能力不足,即使幸運考進大學院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跟不上課程,無法完成研究報告,和教授溝通不順暢,最后無法完成學業,甚至影響到生活和心理狀態。還有一些同學因為環境不適應,不習慣日本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感到壓力大而反過來影響到學業等等。
必須要客觀地說,留學是一件需要吃苦的事情,不僅要承受考試的壓力,之后也要能夠一個人孤身面對所有的事情,而因此留學也是非常難得的鍛煉的機會。
